7月17日,重庆市反诈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据悉,2025年以来,截至7月中旬,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和损失同比均下降股票按月配资论坛,为群众追赃返还2.45亿元。
\n发布会现场
\n上半年全市预警高危号卡20万个
\n拦截诈骗呼叫4620.97万次
\n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程效介绍,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案中,以“斩链”“拔钉”等专项行动为牵引,全力挖源头、斩链条,侦破渝北“12·13”诈骗案等一批大要案件,从境外缉捕诈骗集团幕后“金主”88名;发起集中抓捕和集群战役17次,抓获犯罪嫌疑人7790余人,移送起诉4722人。
\n建立涉诈资金统一止付追赃工作模式,加大破案追赃和财产执行力度。在警快办上线“涉诈资金返还一件事”应用,让受害人可以直接通过线上申请返还、查询进度,少跑路又返得快。今年以来,通过资金返还一件事应用,1433人办理并及时获得涉诈资金返还6731万元。
\n“以数字重庆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反诈数字化改革,建立数字化‘行业治理平台’,公安、金融、通信等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构建反诈‘防火墙’,增强诈骗电话、短信、网址的智能识别和拦截能力。”程效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预警高危号卡20万个,拦截诈骗呼叫4620.97万次,同比增长157%,封堵诈骗网站时效由24小时缩短至30分钟。
\n打造“五级”预警劝阻新格局
\n从指令到反馈,最快仅需30分钟
\n在强化预警劝阻方面,推动反诈预警劝阻在“141”基层智治体系贯通,实现全市1031个镇街全覆盖,“指令一键下达、处置一体推进、反馈及时高效”,从预警指令产生到镇街处置反馈,最快仅需30分钟,打造市、区县、镇街、社区、网格“五级”预警劝阻新格局。
\n今年以来,全市共预警劝阻潜在受害人598万人次,同比上升51%;镇街协同劝阻高危潜在受害人55万人次、同比增长3.2倍。
\n针对新出现的诈骗分子诱导被骗群众“现金取款交付”突出情况,公安、银行优化“银行网点—区县反诈中心—市反诈中心”三级协同机制,及时发现、联动处置异常取现行为,今年累计拦截群众线下取现被骗现金3700余万元,月均拦截金额较去年上升18.3%。
\n发布会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1392件2039人,判处罚金3300余万元。
\n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通报,2025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337件626人,起诉1293件2466人,其中起诉跨境电诈案件864人。
\n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介绍,持续开展涉案账户倒查和存量账户清理,今年上半年,组织对1.34万户涉案账户开展逐户倒查,对7.08万户关联账户开展延伸排查,管控可疑账户5.99万户,有效降低存量账户涉诈风险。
\n重庆市通信管理局介绍,在开展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强化源头治理持续加力,指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强电信业务实名登记管理和涉诈异常电话卡处置,今年以来清理涉诈高风险号卡76.9万张,1-6月涉案手机号卡数量同比连续下降。
\n新闻多一点>>
\n暑假期间,青少年容易遭遇这几类诈骗
\n“通过近几年分析梳理,我们发现在暑假期间,青少年容易遭遇的诈骗手法为:兼职刷单返利、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虚假购物服务等几种类型。”重庆市反诈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程效称,暑期是学生兼职的高峰期,但因孩子们社会经验不多、警惕性不够,很容易陷入兼职刷单诈骗的陷阱。另外,因为假期使用电子产品缺乏家长监管,爱打游戏的部分青少年容易被“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高价收购游戏账号”等话术吸引,进入虚假交易平台进行所谓“交易”,实则遭遇了“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
\n暑假也是演唱会举办高峰期,有部分青少年及家长容易因为相信虚假门票信息、脱离正规平台购买演唱会门票等,而被实施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损失钱财。
\n在此,提醒广大青少年们,遇到网上各类信息一定要注意甄别,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要随便操作转账汇款等。家长们也要注意假期中对孩子网络行为的关注,共同了解学习反诈知识,防止被骗。
\n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以“轻松赚钱”的诱饵,诱骗青少年买卖、租借电话卡、银行卡及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或参与“跑分”洗钱、帮打诈骗电话、转发诈骗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希望青年朋友们要提高法律意识,拒绝成为“电诈工具人”,要抵制诱惑,防诈不从诈,切勿因蝇头小利误入歧途。
\n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实习生 李丹 丁彦尹 摄影记者 任君股票按月配资论坛
恒盛智投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